兩張52載結婚證引起的記憶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書房的藏書柜中找到了很長時間沒有翻過的塑料硬皮筆記本,這是桂平市教育局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給我的聽課簿,退休后只能把它存于書柜里與藏書共存。
翻開本子后,發現內頁有幾張證書,其中有兩張是結婚證書,順手打開一看頓時心情十分喜悅,哈哈地笑了起來,自言自語地說:“你們在這里已經沉睡了五十二個年頭啰!”
我泡了杯濃茶,邊喝邊慢慢地欣賞珍藏了半個世紀的結婚證書,回味時代的酸甜苦樂。長方形八開大紙面,鮮亮紅藍黃綠色彩邊,里面是醒目的“結婚證書”幾個大字,非常美麗,內容意義深長。證書上邊正中是金黃色突面的五角星,左右各有三面五星紅旗陪伴,紅彩帶飄飄,下邊是稻谷麥穗伴隨,紅綢結綴著大紅雙喜——“囍”。左右是一朵朵鮮紅的牡丹花,在綠葉連綿的陪伴中含苞待放,正中空間主題寫著工整的字體“結婚證書”占上位,內容是寫有我夫妻倆的名字,接著上下并寫“女,19歲;男,22歲,自愿結婚,經審查合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關于結婚的規定,發給此證”。登記日期是1962年10月22日。
證書的整個畫面顯示出一派喜慶歡樂豐收的景象,給新婚夫妻帶來甜蜜美滿幸福的祝愿。這兩張證書不禁又讓我想起了52年前我們曾經走過的那段艱辛歲月。
回憶上世紀一九六二年,正是我國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的后一年,那時整個社會缺衣少食,魚肉雞鴨更缺更貴,十幾元錢一斤肉。我們登記結婚了,政府發給每人20尺布票,女方用布票做了一套新衣裳,我拿布票買了一床棉夾被。父母親為我的婚事籌備了一個月后,于寒冬臘月在家舉行正式婚禮?,F在憶起婚禮那時,真是可喜可笑又可憐的。那時候,由于家庭貧困,住的是粉白父母親住過的房,睡的是一張半新舊木板床,用的是油新母親嫁妝時的木櫳、木柜。結婚前一天,父親請來屠豬佬殺了一頭母親養了一年多只有120多斤的豬,擺了幾臺酒席,請家族、親戚到家里聚會喜慶一天。結婚那天,請轎夫抬來一個紅轎,家嫂和媒娘給女方家送去十幾斤豬肉和米餅等物品,紅轎在后跟著。接新娘回來了,把紅轎停放在上廳堂門口,等候新郎出來接新娘拜祖上后進洞房。廳堂里紅燭光光,香煙飄飄,一陣禮炮后,當我肩披紅綢步到紅轎門前,掀開紅轎布,雙手給新娘送紅包時,新娘看見我身穿一套半舊衣服時,遲遲不接紅包,低頭坐在轎里久久不愿出轎。我等了一會然后不耐煩地說:“您坐著吧,不然就回去。”在陪嫁娘的勸導下新娘慢慢伸出穿著紅鞋的腳,小心緊慎地踏過“火海”步入廳堂同我在熔熔紅燭香煙繚繚、雞公肉福的香臺前跪拜先祖上人,然后牽手進入洞房,成為了結發夫妻。
光陰荏苒,歲月似流水一樣流走,彈指一揮間,在五十二載平凡的中天里我們夫妻倆互敬互愛,男耕女織,勤儉持家,養兒育女,昔日的紅顏少女墨發青年如今已變成白發滿頭、臉披皺紋鬢發飛霜。在風華正茂時光經過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風風雨雨,至今踏入了“改革開放”年代,與時俱進,過上了美好的夕陽生活。兒女們雖然不是飛黃騰達,可各有千秋,遠者在美國安家,近者在廣州、縣城和鄉間工作,教書育人。他們常?;丶铱纯?,孝敬父母,我們深感幸福溫暖,歡樂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