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篇非常優秀的關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一、轉變觀念
帶孩子的過程中,我有很多想法,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責任。
孩子是我們的,更是社會的,從一棵幼苗長成棟梁之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我們付出心血和汗水。也許很多家長說對孩子我已經盡上了最大責任。但我的觀察卻不是這樣,我們在渴望孩子成材的同時,為了自己輕松把孩子放在老人那里“全托”的大有人在;我們在參加一些必要的應酬以外,為了一些純粹的娛樂我們可以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里,獨享我們自己的快樂;還有的家長因為有錢了,把孩子送到了貴族學校,等等。我對這種選擇的看法是,當你把孩子送到貴族學校的時候,你至少輸掉了一半,因為你把本來屬于你的一份責任也推給了學校。好多家長說,現在的社會競爭的這么激烈,一方面要忙于工作,一方面要忙于應酬,哪有時間帶孩子。再說我現在所做的這一切也是為了孩子。我也承認這個現實,但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對多數人來說,就現在的基礎,追求權利,混到個市委書記了不起了;追求金錢,就目前而言,這輩子掙1000萬頂天了,這也算是給孩子創造了發展的資本,但換一個角度,就算當了市委書記,能把的孩子提攜到什么位置?就算提攜到了那個位置,假若他干不了呢?就算有了1000萬,也許不夠他花一天的,也許他根本就不會花,這樣的孩子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們還是盡量擠出點時間陪陪孩子。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和愛人只要能抽出時間,我們就一定陪孩子。我在濟南聽過一個講座,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他說:如果一個男同志一周能辭掉兩次喝酒的時間,一個女同志能把每天化妝、卸妝的時間拿出來陪孩子,那你的孩子就是半個天才。前段時間,方正周考得了第七名,李老師搞了個“方正現象”讓同學和家長討論。我不想對這件事情本身說什么,只是后來我看了孩子和家長寫的感受后,很受感動。我感受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殷切的希望,但也從中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幾乎每個孩子寫的部分都有個別錯別字,沒有家長給予改正;另一個是絕大多數是媽媽簽的字,不知我們的爸爸們忙什么去了,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忙,還是這件事情根本就不重要。
二是觀念。
經歷了貧窮愚昧之后,我們這些做家長的懂得了知識了重要性。一方面現實是殘酷的,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光考上大學還不行,還必須考上重點大學才行。但在這同時我們一些教育孩子的觀念還很落后。我們在座的大都是70年前后出生的,這個年齡段意味著我們都經過了貧困年代的邊緣,今天我們在盡情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的同時,也不免對過去充滿了回憶。常聽一些家長說,過去我們也沒有早期教育,也沒有這么多作業,我們不也上了大學、甚至是研究生。我不否認這是事實,但社會發展太快了,大家對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應該都記憶猶新,我說讓現在任何一所普通高中的孩子回到當年,那一定是北大、清華,因此,處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必須對如何教育孩子進行反思。有家長說對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這個觀點很對。“順其自然”就是順應孩子發展的規律,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但絕不是“任其發展”。說到這里我想說一下關于孩子玩電腦的事,社會發展到今天,電腦已經成為一種工具,說道底就像自行車和汽車一樣,在玩不玩的問題上,很多家長對此意見不一,應該說02年北京發生的“藍極速”事件給了我們很深刻的教訓,在孩子玩電腦這個問題上只能疏不能堵。我主張讓孩子玩,但有一個如何引導孩子玩的問題,第一,要誘導孩子對電腦有正確的認識。電腦不僅可以用來娛樂,更是學習的工具。除了查找資料我們是否可以嘗試把作文、語文、英語的一些作業讓孩子在電腦上完成。第二,玩可以,必須先把作業做完,第三,每次玩之前我都和他約定玩多長時間,讓他自己說,到了時間就得下。還有一個對孩子投入的問題,一方面現在條件好了,家長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也大了,我們在孩子吃穿上,高檔玩具、名牌服裝、麥當勞、肯德基,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一點也不心疼,但我們用于孩子教育上的投資又有多少了。麥當勞、肯德基常常是人滿為患,書店什么時間能看到這種場面。請問,你帶孩子去過幾次書店,你給孩子買了多少課外書?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孩子的存書達到了一千多冊,我認為這是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另一方面,我們的投入還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我們可以把錢存在銀行里,我們可以買房子、買汽車,甚至孩子結婚的錢都準備好了。前幾天聽張校長說,今年考入新元的個別學生,盡管學校給出了分期交納學費的優惠條件,但還是因為沒有錢放棄了。他們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為買房子,錢都花光了,并且還貸了款。說到這里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了,我理解不了住寬敞房子讓孩子上普通學校的滋味。朋友喬遷,有時帶孩子去祝賀。有一次我問孩子,叔叔家的房子好不好,孩子說,好是好,就是沒有書。說到投資,我的態度是:我不會給孩子攢錢,如果我在他18歲之前有能力給他攢夠100萬的話,我會把這100萬從現在開始投到他身上,等到他18歲時留給他一個零。他有本事生存他就可能有更大的發展,他沒有能力生存我也問心無愧。
三是榜樣。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寬容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大度;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他就學會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贊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我們家長要求孩子回家不玩電腦、不看電視,可我們家長做的怎么樣,我們好多家長往往是讓孩子做作業,自己玩電腦、看電視,這對孩子沒有說服力。其實孩子有他的思維和判斷方式。我兒子4歲時對我說過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的家長是混蛋,天天打撲克,不管孩子。我想也應該引起我們在座的家長的思考。
二、注重方法
孩子是可愛的,教育孩子,首先要被孩子感動。我想我們的家長肯定被孩子感動過,反正我是經常被孩子感動著,孩子給了我太多的快樂。孩子幼稚、純潔的心靈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震撼。很多人問我教育孩子有沒有秘訣,我說有啊,四個字“三心二意”, “三心”就是愛心、恒心、耐心,“二意”就是不經意、不介意。其次,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勵或者叫欣賞。我看過一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個孩子考試的了59分,他怕回家挨揍,就怯生生的找到老師說,你能不能給我加1分,老師說,加1分可以,但這是我借給你,這次借給你1分,下次考試你要還我10分,孩子答應了。下次這個孩子考試得了71分,老師說你很講信用,這次我再借給你10分,結果下次這個孩子考了81分,以后這個老師繼續借給這個孩子分數,孩子的學習成績繼續提高,最后這個孩子成了一個優秀的學生。作為家長要抓住一切可能獎勵孩子的機會,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實踐證明效果不錯。比如周末孩子要我帶他出去玩,只要時間允許,我會馬上答應他,但我也會給他提出條件,今晚先做完作業,再看完幾本書,結果孩子學習的高興,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心,關鍵是我們要懂得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方正在小學時當過班長,來新元后曾一度為沒當班干部耿耿于懷,我就對他說,以你的表現,當個班干部沒問題,主要是李老師考慮到你小,再說你的成績還要再提高提高。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有對他說,李老師讓你給她當助理,這個職務比班長還大。前幾天我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張老師,說起了孩子數學課存在的問題,正好孩子過來了,我就轉過臉去對孩子說,剛才張老師說了,你最近進步很大,期末考好了,下學期讓你當數學課代表。誰都免不了做錯事,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是在糾正自己錯誤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犯錯誤,而是父母采取何種態度。父母的態度恰如一把雙刃劍的兩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無法愈合的傷疤,也可以從中崛出生命的新水源。孩子做錯了事,我就對孩子說,你認為你做的對嗎?孩子一旦認識到錯了,我就接著對孩子說,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就是進步,關鍵是以后盡量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再就是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要盡可能給予孩子最大的自主空間,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家家戶戶防盜門、防盜窗,在防盜的同時也把我們的孩子隔開了距離。其實防盜門、防盜窗只是一種形式,關鍵的是如何看待孩子之間的交流。我鼓勵兒子帶同學來我家玩,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一兩個孩子在我家玩,我住的離公園很近,到了周末,家里能有5、6個孩子,我的朋友都說我們家是兒童樂園。我陪他們玩玩具、玩電腦、看書,帶他們去公園。給他們做飯吃、陪他們去麥當勞,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真正體會到了帶孩子的樂趣。孩子在一起玩時發生矛盾是經常的,我一般不干預,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有一次看到我的孩子太不象話了,我就對他說:我很尊重你的朋友,如果你不尊重你的朋友了,我就干脆把他們攆走,讓你從此沒有了朋友。再以后他就知道尊重同學了。第三,教育孩子的最大成功是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他對自己的認識。我們在座的可能都有體會:孩子只有自己想學習,他的學習才能見到效果;若他自己不想學習,你怎樣逼他也沒用,做家長的就要想辦法把孩子學習的內動力調動起來,讓孩子堅信自己不笨,自己不比別人差,他學習才會有勁頭。孩子還小,今后的路還很長,學習差了今后可以努力,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也許就失去了整個人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據我觀察,我們身邊的好多家長在看似關愛孩子的同時,不自覺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抹殺了孩子的自信。比如說有的家長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晚上陪孩子做作業,遇到孩子不會的問題剛開始還耐心地給孩子講解,等到講了兩遍三遍孩子還不會時,就開始指著孩子的額頭說,你真笨,你真笨,再沒有比你笨的了。我說這種做法最不可取,孩子還小,他可能因為害怕你,不敢反駁你,等到孩子大點了,他就會說,我就是笨,你怎么了!真到了這個地步,你也就沒有招了。我在輔導孩子時,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結果是我還沒失去耐心,孩子就著急了。這時我就會安慰孩子,我會說這道題確實很難,我和你這么大時也不會,聽了我的話,孩子開始有了自信,然后我再仔細的講給他。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馬上就問考了多少,你看人家,你就是不行。我對孩子,從來就是以表揚為主,方正來新元第一次測驗39名,我知道后第一句話就是:你考的很好,第一次你考這個成績已經不錯了,以你的成績再加上你的年齡優勢,你已經是第一了!下次一定考的更好,接下來的幾次測驗不斷上升,期中考試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但是,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我經常開玩笑喊孩子“傻瓜”,原因很簡單,我已經給孩子建立了絕對自信。孩子經常反駁我:我是傻瓜你就是傻瓜的爸爸大傻瓜。
最近我讀了陽光家庭親子書系《最傷孩子心的10句話》一書,把這10句話送給大家共勉。
“笨蛋,沒用的東西”,“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就撿破爛吧”,“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我說不行就不行”,“住嘴!你怎么就是不聽話”,“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你又做錯了,真笨”,“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你若考100分,我就給你買什么什么”。
最后我想對在坐的說,作為父母不應該不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分數上,而應該放在教育孩子怎樣做人上,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的人千千萬萬,出類撥粹的人只是少數,如果我們的孩子能成為其中的一個,我們會很高興,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能成為其中的一個,也不應該難過,因為我想,以現在這樣的教育方法,教出一個有道德感、能約束自己、有相當的興趣、又能在喜歡的領地里自由自在的人,應該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