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多元而復雜的社會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如同一段獨特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變得叛逆,讓父母感到困惑和無奈。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近日,我校對畢業生進行了回訪。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勇敢面對,一切都有可能。
家訪對象-小宇
15歲上初三的小宇,結交到社會不良少年后經常飆車、喝酒、抽煙,家庭母子關系惡劣。剛來到學校時情緒暴躁,不服從管教。
在校期間,經過心理老師多次運用因果邏輯+潛意識深入溝通,引導學生釋放焦慮不安的情緒;更重要的是通過職業規劃課程,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和夢想,從而了解到這位學生最想成為一名警察,并引導激勵學生朝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
此次回訪中,小宇跟心理老師訴說近期在校學習以及在班級靠前的情況,并告知“現在的自己以高考為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對于小宇至今取得的進步老師給予肯定;同時家長表述,現在她非常認同孩子現階段的規劃,并且肯定孩子的表現,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堅定信心。
同時感謝學校的家訪跟進,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當下的困擾,與孩子共同成長。
家訪對象-小銘
16歲上初三的小銘,因父母常年在外,從而放縱對自己的要求。周末經常通宵玩游戲,且喜歡飆車。被父母說幾句就以不再上學讀書與之“對抗”,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來到德馨后,為了讓小銘能夠反省自己過往不當行為,通過情商課程改善他的人際關系,讓他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不是語言暴力來解決問題的。轉變良好之后,小銘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指導員的職位,成為教官的得力助手。其次通過職業規劃課,也開始認真的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聊到“并不是不想去學校,我只是周末想讓自己放松,才通宵玩游戲。我思考過,如果不讀書,將來我出去能干嘛呢?也不懂出去能干嘛?我自己想了一下,我想去當兵,努力考上高中,然后去當兵?!?/strong>
通過此次家訪,在交流過程中發現,雖然小茗同學在校表現良好,但在家庭中卻承受著一定的壓力,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過高,希望他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由于小銘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這也讓家庭氛圍顯得有些沉重。
針對這些問題,我校心理老師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并建議“適當降低對小銘的期望,給他更多的自由空間,并換位思考”;同時心理老師也鼓勵小銘“多參與校內的社交活動,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增強自信心”。
家訪結束后,我校心理老師將會持續跟進小銘同學的成長和發展,為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家訪對象-小喜
13歲初一生小喜,脾氣暴躁、愛摔東西、和大人頂嘴,常常在外游玩很晚才回家、撒謊、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威脅父母要錢;在家時進食不規律、挑食等不良習慣。
來到德馨之后,首先通過學校開展的法制教育課讓小喜明白撒謊會導致信任的破裂,同時讓他明白誠實是建立和維護信任關系的基礎。其次通過情商培訓課程,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他人溝通,以及自我激勵,提高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并通過日常行為表現來規范自己。
家訪中,心理老師因材“施訪”,通過家長的交談,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思想動態,行為習慣等情況,充分肯定孩子學習生活的點滴進步;以及孩子在家表現情況,傾聽家長及孩子的心聲,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讓父母減少對孩子的嘲笑多鼓勵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對孩子多點耐心”; 引導家長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表現予以鼓勵。
后續心理老師會持續跟進這位同學狀況,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難題,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家訪對象-小元
15歲上初三的小元,曾對學習失去興趣,沉迷電子產品,對未來感到迷茫,無所適從。
剛來到我校時,不愛與人說話溝通,社交恐懼,在心理老師關心與陪伴下,經常鼓勵贊美他,讓他樹立信心,放下自己的戒備心。并通過職業規劃課,讓他明白讀書的重要性,重新激發對學習知識的渴望,以及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定的方向及目標。
通過這次回訪,感覺到小元的變化尤為顯著,心理老師與家長傾心交談,詳細詢問小元同學在家以及學校的表現情況,了解該生的生活習慣以及教養方式等,并對該生學習上的進步給予肯定;同時針對家長提出的一些顧慮問題,心理老師進行了耐心、細致地解答。
在今后學生的工作中,我校心理老師會繼續拓寬溝通渠道,積極為家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搭建順暢平臺,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精神成長。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青少年勵志教育事業,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我們相信,在勵志教育的引導下,更多的學生將實現自我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作為教育者,我們深知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卦L學生,不僅是為了了解他們近況,更是為了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提供進一步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