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厭學一般指厭學情緒,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癥,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挫折教育和情感支持的缺失,不切實際的學習要求及其他家庭因素都是孩子厭學情緒的催生因素。不當的家庭教育給青少年種下了厭學的第一顆種子;應試教育制造了大量的"失敗者",使得部分青少年談"學" 色變,產生強烈的學習回避心理;社會生活的誘惑,如青春期叛逆、早期戀情及眾多娛樂場所,使得青少年要堅持學習就需要更多的毅力支持。能夠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歸屬及尊重的人性需要,體會到自立、平等及榮耀的價值觀念,感受出真誠、良善和美好的人格追求!我們承諾:在德馨,每一個孩子都會獲得安全、健康、充實和快樂的嶄新體驗,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不斷成長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德馨勵志教育,一個給孩子一生良好影響的權威教育機構!厭學觀:情緒上對學習排斥、行為上對學習逃避、認知上對學習貶低是厭學表現的三方面。由于學習是學齡青少年最主要的活動內容和獲得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認同的重要方式,因此,厭學會給青少年造成社會適應困難,促使孩子產生逃學、叛逆等一系列問題行為。
認知引導+毅力行為訓練+人際情感教育+勵志教育四個內容

認知引導:厭學孩子絕大多數都有一套自己厭學的理由,譬如學習無用論、為父母學習、學習能力低下等。通過上課、個別輔導等消除他們厭學在認知上的偏差是德馨勵志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毅力行為訓練:學習是個苦差事,對于厭學孩子而言,更是需要毅力。大部分厭學孩子正是由于不能堅持,注意力不能集中,使得學習只有三分鐘熱情,不能堅持下去。為孩子進行堅持性行為訓練,幫助孩子培養毅力,培養耐心,更好的持續學習。人際情感教育:旨在讓孩子們體驗和認識親情、友情、愛情等各種人際間的情感,防止陷入到對某種情感的偏執性追求。勵志教育:早戀的危害之一就是加重青少年的身心負擔,分散他們追求理想的注意力和動力,沉湎于當下的快樂。勵志教育旨在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進取,而不在戀情中沉陷無力自拔。

有不少的數據調查都發現,厭學已經成為了現在的孩子主要的情緒問題,而由厭學衍生出的其他問題甚至會讓孩子走上歪路,事例屢見不鮮。
厭學情緒分為三個程度,
輕度厭學表現為孩子不喜歡學習,思想容易開小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寫作業經常偷工減料,
中度厭學表現為逃課逃學
重度厭學已經發展為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厭學癥,需要及時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治療。
消除孩子厭學情緒德馨勵志教育有辦法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如果能及時干預,而不是一味地批評、發脾氣,孩子厭學的毛病是有辦法治好的。
教育對象:感覺堅持學習有困難,學習時焦躁不安,有厭倦畏難的情緒,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和上課,并不時出現逃學現象。每次逃學一般不超過兩天,但學生仍有學習的渴望,還有一定自制力。
教育對象:超過70%的時間,不能完成作業和上課。經常性逃學,且逃學時間延長,有時甚至3—4天以上。老師的教育基本不起作用。基本沒有成績很差的羞恥感。
教育對象:基本不去上學甚至輟學。對學習完全沒有念想,總想著打工或其它人生出路。做事沒有沖勁,拖拉或懶散,有的經常在外滋事,有的閉門在家很少出門。